汽车保养不按时间只按照公里数是否合理?


发布日期:2024-01-30 07:28    点击次数:56


就目前的技术而言,车辆换机油该如何精确判断是做不到的。也就是说这个问题谁也不敢拍胸脯说按公里数就可以,因为机油在发动机内部的质变过程是化学变化。而车内并不存在能进行化学分析的部件,所以车内机油品质如何谁也说不准。

那么1万公里/12个月(全合成)更换机油的标准是怎么来的?没错是厂家通过对机油耐久度的测试并结合全球不同区域的环境所提供的预估值。这个预估当然是保守的,简单理解就是机油或可能达到1.5万、2万公里甚至更高的里程,但为了保险讲里程极限直接限制在1万公里左右。

这么做的理由就是为了避免一些极端例子的出现,比如某地用车环境极为潮湿、某驾驶者就喜欢全负荷运行发动机等等,这些比较极端的特例会加剧机油的衰退。如果不把标准设定得保守些,这些比较极端的用车例子将出现问题。也就是说一款机油如果正常用车能用3万公里/24个月,而极端用车方式只能用1万公里/12个月,厂家会选择哪种方式去作为标准。

机油更换标准的制定要遵循降低风险的客观需求

沿用上文中的例子,如果厂家选择3万公里或24个月为更换标准。那么无疑是在赌那些极端环境、方式下的车辆别那么容易坏,但任何厂家均不会这么做,因为没必要。反之如果选择用1万公里/12个月的方式为标准,那么可以尽可能的保证极端用车不出问题,至于温和用车的就更不必担心了。

这样一来厂家就降低了售后风险,而通过缩短周期的保养还能创造另一部分价值。对于消费者而言获得了心安,但缩短周期的保养策略必然带来更高的消费支出。总之目前的保养方式对厂家、4s更有利,但对消费者没啥好处。但在消费层面一时半会又扭转不了这种局势,毕竟违反保养标准车辆一旦出现问题4s必然以此为借口拒保。

车辆可以只按里程保养么?

可以也不可以,可以也要讲个度,可以也要根据车辆的具体状况去做决定。在保车辆与出保车辆并不是同等概念,对于出保车辆而言操作方式更为随意。适当延长机油的更换周期是没问题的,如符合‬奔驰的MB229.5以及MB229.3,大众的VW503.01,宝马家的LL-01等等‬认证‬的‬机油‬。其‬寿命‬普遍‬已经‬突破‬2万‬公里‬、20个‬月‬以上‬。

但这是欧盟的标准,所以证明符合这些认证的机油是可以的。但问题是咱们这的保养策略并不认同欧盟的标准,所以出保车辆可以随意些、适当延长周期。但未出保的车辆就必须按照咱们的保养策略操作,原因很简单车主赌不起。一旦发动机出现点问题,4s第一件事就是查保养记录,发现车辆没按期进行保养,ok、这是关键原因、车主认为造成的原因,4s凭什么管你?所以未出保车辆建议严格按照车辆手册进行保养。

按照里程保养也应有个度

不否认有些车友用车少,一年甚至跑不了几千公里,但这并不是不更换机油的理由。如今的机油使用耐久度的确很高,但这不代表它不会乳化。开封的油品无论高端、低端总是在或快、或慢的乳化。比如有些车友每年用车不到3000公里,按照这个标准跑满1万公里要3年以上。结果由于经常跑短途,机油直接乳化了。

机油乳化肯定不是用的,相反是因为机油中混入了汽油、水分等物质导致。所以在机油长寿论中存在最大的漏洞就是无视机油的乳化问题,认为机油只要用的少、衰减的自然就慢。所以即便是车辆已出保,想要按照里程进行更换建议也有个度,时间不要拖得太久。时间太久了机油乳化就麻烦了,还是那句话想要精确判断机油的好坏并不是单单依靠里程、周期的。